2016年7月10日,CA841次航班从首都机场起飞,在研究生院培养教育处副处长白喻和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肖巧玲的带领下,由历经选拔的10名研究生组成的代表团踏上了赴奥地利游学的路途。在经历了逾9个小时的飞行后,游学团一行抵达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随后换乘大巴前往此次游学第一站——莱奥本。
莱奥本位于奥地利东南部,穆尔河畔。莱奥本矿业大学是一所建成于1840年的奥地利公立大学,下辖通用化学、分析化学与物理化学系,应用地球科学与地球物理系,经济与企业科学系,产品工程系,矿物资源与石油工程系,冶金系,金属与原料试验系,数学与信息技术系,材料物理系,塑料包装材料化学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塑料与复合材料建设学院,塑料加工学院,机械学院,物理学院,可持续垃圾经济与垃圾清理过程学院,结构与功能制陶学院,工业环境保护工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塑料试验学院等学术单位。
抵达莱奥本大学当晚,莱奥本大学陶瓷所所长、武汉科技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Harald Harmuth教授对游学团一行表示了热烈欢迎,并邀请我校在莱奥本留学学生进行交流。在莱奥本矿业大学,游学团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术交流。课程内容涵盖无人机在采矿工业中的应用、 电磁波在矿业与采矿工程中的利用、耐火材料的机械测试、夹杂物冶金、静电分选的相关研究、LD 渣的物理处理与相关研究、包晶钢的分级与热力学、高频破碎等领域;除了理论课程,团队成员还参观了有色冶金实验室(Non-Ferrous Metallurgy Lab)、矿物加工实验室(Mineral Processing Lab)、采矿实验室(Mining Lab)等相关实验室,并与该校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莱奥本紧凑的学术交流之余,游学团一行还参观了奥镁集团(RHI)和Erzberg矿区。在奥镁,成员们深入到地下600多米,实地观摩菱镁矿的开采;在Erzberg矿区,游学团参观了不同的作业区,就矿产加工过程及相关技术与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做了深入探讨。在惊叹于莱奥本的先进实验室和前沿研究课题的同时,游学团成员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发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在取长补短中不断寻求进步。
一周之后,游学团一行于7月16日来到位于奥地利西南部的因斯布鲁克,参访了因斯布鲁克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是奥地利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国立大学,建立于1669年,下设有布伦讷档案研究所,因斯布鲁克STⅠ研究所和纺织化学及纺织物理这三大研究所,是奥地利排名第二的大学,仅次于维也纳大学。在这里游学团成员与当地学生进行了交流,从他们的口中,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奥地利大学的培养模式、毕业要求、就业前景等多方面内容,增进了我们对奥地利教育体制的了解,并且总结了中奥之间校园文化的差异。
随后,游学团一行前往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 参访了萨尔茨堡大学和莫扎特音乐大学。萨尔茨堡大学建成于1622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下辖天主教学院,法学院,文化与社会科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及跨学科研究学院等五个学院;莫扎特音乐大学创建于1841年,学校拥有世界级音乐、表演等方面的师资,共设有11个系别,课程涵盖了音乐、表演、美术、乐器演奏、学前形体训练和社会科学等30多种,培养出大批著名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和指挥家等,对奥地利和世界的音乐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里游学团一览古校风采,近距离体验奥地利文化艺术。
最后一站游学团来到了著名的维也纳,参访了维也纳大学和维也纳技术大学。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始成立于1365年,是27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母校,同时也是奥地利最大的大学,欧洲最大的大学之一;维也纳技术大学始建于1805年,是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公立大学,它是德语国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技术性大学之一。除了感受维也纳的学术氛围,游学团一行还来到了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聆听了《唐璜》、《土耳其进行曲》、《蓝色多瑙河》等名曲,享受了一场视觉及听觉的饕餮盛宴,感受了“世界音乐之都”的魅力。
24日,游学团踏上了回国的航班,结束了游学之旅。14天转瞬即逝,但在奥地利的日子,深深地扎根于每一名成员的心底。奥地利静谧随和的小镇、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随处可见的音乐,都将是成员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14天的交流学习中,交流团成员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从校园到户外,从陌生到熟悉,深度接触奥地利社会,深切感受奥地利文化,深入交流相关学术问题,接受欧式教育,开拓国际视野,收益良多。14天游学虽然短暂,但是成员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感悟,对于大家来说获益良多。在未来,研究生院还将继续深化和完善研究生海外交流项目,为我校优秀研究生搭建国际交流的平台,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提升研究生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