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培养单位: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系列大赛中首个文科主题的创新实践公益性赛事。大赛秉承“传承、发展、创造、创新”的办赛理念,坚持“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办赛宗旨,鼓励研究生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创新实践中,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为国家、社会发现、培养、输送文化领域“两创”型人才。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要求,现将武汉科技大学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校级预选赛时间
2025年7月16日至9月21日
二、预选赛说明
本次比赛共设置6个赛题。赛题1:AI赋能文学创作、研究与传播;赛题2: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意蕴与现实意义;赛题3:德与力--中国式英雄再创造;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赛题5:开放赛题;赛题6:地方定制赛题。(具体赛题说明和评审标准见附件)
详情参照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邀请函执行,网址如下:
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178e896671018e97ce7525018b/2c90801897f4e1bc01981064192408ea
三、参赛规则
(一)赛题1、2、3、5、6
1.参赛资格
参赛对象一般为中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应届毕业生,本研贯通制学生(含在华留学研究生)。
2.人数要求
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每个参赛队由1-5名学生组成,设置队长1名。每个参赛队可选指导教师1-2名。
鼓励在华留学研究生单独组队参赛(单独评审)。
3.作品提交
参赛队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应届毕业生,请在注册时备注研究生培养单位)、完善报名信息、组队。参赛人员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后在官网上提交参赛作品。
4.作品要求
参赛以作品为单元,同一队伍可以同时参与多个赛题。同一队伍申报每个赛题限报1个作品。同一作品不得重复参与不同赛题。参赛作品内容应紧扣大赛主题及赛题要求,必须为原创的新作品,不得用已公开发表或在其他赛事获奖的作品参赛。
5.知识产权与作品版权
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大赛组委会有权将参赛团队提交的参赛作品、作品相关、参赛团队信息用于宣传品、相关出版物,有权指定及授权媒体发布、官方网站浏览及下载、展演(含巡演)等活动项目。
6.组织声明
专家委员会享有对赛题的最终解释权,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比赛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收回或拒绝授予影响组织及公平性的参赛团队奖项的权利。
(二)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
舞蹈专项赛题分为专业赛道和非专业赛道,设有舞蹈创作组、舞蹈表演组、舞蹈教育组(限专业赛道)三个组别。
1.参赛资格
专业赛道:凡正式注册的在读舞蹈专业领域研究生(硕士、博士)和将于2025年9月入学的舞蹈专业领域研究生,鼓励港澳台地区及国际舞蹈专业领域研究生参加或观摩比赛。
非专业赛道:参赛对象为非舞蹈专业领域的中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和将于2025年9月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国外大学在读研究生和国内大学在读留学研究生。
2.参赛方式
舞蹈专业赛道与非专业赛道均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完善报名信息、组队。参赛人员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各参赛队伍在大赛官网提交参赛作品百度网盘链接,(提取方式务必选择分享链接自动填充提取码)并确保链接1年内有效,随后在系统提交作品处提交作品链接。压缩包命名规则:赛题-组别-团队名称-作品名称。
完成网络提交后,培养院校须统一将参赛材料(百度网盘链接、加盖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单位公章的材料清单扫描件)发送至大赛专家委员会艺术学组委会指定邮箱(组委会不接收个人单独报送)。
3.报名要求
专业赛道:各培养单位每个组别报送参赛作品(课程)不超过4个(若超额报送则取消该单位参赛资格),同一作品不得兼报两个组别。
非专业赛道:每个组别提交作品数量不超过2个。
4.人数要求
参赛作品编导人数不超过3人,舞蹈教学组主讲学生不超过2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
5.知识产权与作品版权
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参赛者(培养单位)所有。大赛组委会有权将参赛团队提交的参赛作品、作品相关、参赛团队信息用于宣传品、相关出版物,有权指定及授权媒体发布、官方网站浏览及下载、展演(含巡演)等活动项目。
6.组织声明
专家委员会享有赛题的最终解释权。专家委员会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比赛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收回或拒绝授予影响组织及公平性的参赛团队奖项的权利。
四、赛制赛程
本届大赛分为校级预选、全国初赛与全国决赛三个阶段,校级预选、全国初赛为线上评审,决赛为路演展示。
赛程 | 主要内容 | 时间 |
校级预选报名 | 提交报名信息、作品 | 2025.09.21前 |
校级评审 | 专家评审 | 2025.09.22-09.27 |
全国初赛报名 | 组织预选赛优秀作品报名全国初赛 | 2025.09.28-10.9 |
入围公示 | 公示进入决赛参赛队伍与作品 | 2025.11.06 |
全国决赛 | 现场路演、评审及颁奖典礼 | 2025.11月底 |
舞蹈赛道时间表
赛程 | 主要内容 | 时间 |
报名、资格审核、材料提交 | 提交报名信息、申报单位审核、报送材料 | 即日起-2025.8.24 |
初赛评审 | 专家线上评审 | 2025.8.25-2025.9.5 |
入围公布 | 公布进入决赛参赛队伍 | 2025.9.6-2025.9.10 |
舞蹈赛道决赛 | 现场展演、评审及颁奖典礼 | 2025.9.25-2025.9.27 |
注:具体时间根据大赛的实际情况可能进行调整,请及时关注大赛官网通知。
五、作品提交要求
(一)赛题1、2、3、5
1.参赛作品提交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附件。需将参赛作品(文档、图片、视频、动画、带语音讲解的PPT等)打包压缩上传至百度云盘,上传完成后为参赛作品压缩包生成分享链接(提取方式务必选择分享链接自动填充提取码)并确保链接1年内有效,随后在系统提交作品处提交作品链接。压缩包命名规则:赛题-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初赛阶段不要求参赛队伍提交实物。
2.PPT是初赛评审的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创作背景、设计理念、创新创意、效果演示等内容,PPT必须提前录制语音讲解,并可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播放时间不超过5分钟。
3.参赛作品中严禁出现个人信息、指导教师信息、学校信息及其他赛事标识等。
(二)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
1.舞蹈创作组、舞蹈表演组初赛作品提交要求
(1)参赛人员须提交完整作品视频。视频须为本次比赛专门录制,视频要确保高清像素(建议分辨率1080P及以上)。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作品不超过6分钟;群舞作品不超过8分钟;小型舞剧不超过30分钟(入围决赛作品需根据现场要求调整时长)。
(2)参赛作品须为2024年10月以后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舞蹈创作组作品参演人员必须为该编导培养单位人员组成。
(3)不得在作品视频及附件中出现指导教师、参赛者个人信息、学校名称或任何赛事标识,确保评审匿名性。
2.舞蹈教育组初赛材料提交要求
(1)参赛人员须提交本人报送一堂课程的教学设计(PDF格式)与授课PPT,内容应涵盖教学设计基本要素,格式自行决定,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环节时长不超过15分钟。
(2)不得在教学设计及PPT中出现指导教师、参赛者个人信息、学校名称或任何赛事标识,确保评审匿名性。
3.决赛要求
舞蹈专项赛题的决赛为现场展示,大赛专家委员会将现场进行打分。
(1)舞蹈创作组、舞蹈表演组决赛要求
参赛人员须在比赛现场完成作品展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作品不超过6分钟;群舞作品不超过8分钟;小型舞剧需根据比赛现场要求调整时长。舞蹈创作组作品参演人员必须为该编导培养单位人员组成。
(2)舞蹈教育组决赛要求
参赛人员须通过现场抽签选择教学对象的专业方向(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舞蹈教育),针对相应方向进行现场授课,涵盖5分钟的讲解环节和10分钟的授课环节(注:教学对象由大赛专家委员会艺术学组提供)。
六、其他事宜
1、本次武汉科技大学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预选赛为校内预选赛,赛事时间与正式比赛同步。
2、参加校级预选赛的同学,请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学校官网:http://59.68.177.226/comp/front/comp/info?id=MzYwOS1hMTZjZjA,提交作品。
3、参加全国初赛的同学,请于2025年7月开始报名注册(报名网址:https://cpipc.acge.org.cn/),参赛队伍可提前注册并填写部分信息。待校内预选赛后,于2025年10月9日前确认报名并上传作品和相关材料,经组委会审核通过后报名有效。
七、竞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1、联系人:刘老师
2、联系电话:027-68896966
4、QQ交流群:834226944
5、通讯地址: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艺术与设计学院70306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研究生院
创新创业学院
校团委
艺术与设计学院
2025年7月16日